论“和”
 

 

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   李庆庆


  是朱红的游鱼和着碧透的莲叶,将一池潭水衬得越发清澈碧透;是跳动的水汽和着炫目的阳光,映衬出潭水七彩的虹霓;是变幻的浮云和着彤彤旭日,生成了轻袅斑斓的朝霞。自然用她的生花妙笔,看似无心的搭配组合,构成了一幅幅清新隽永的图画,饱含着“和”之美。
  辽阔的草原上,生活着强健豪迈的游牧民族。驰骋于马背上,纵横于原野间,草原人学到马的迅捷,狼的坚忍,鹰的桀骜,形成了坚毅的民族性格。而发源于长江、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,则在富饶的平原上、翻卷的泥浪里劳作,享受着悠然闲适的农耕生活。随着社会发展、文化繁华,文人骚客在闲暇之余开始寻访寂寂深山,探险幽壑深涧。天人之“和”,将人与自然融于一体,赋予人类智慧。
  深谙“和”之智慧,为臣可以治国,为君足以兴邦。
  “和”是矛盾冰释、隙嫌瓦解。在硝烟四起的战国,凭借将相和赢得了一国的鼎盛。贤相蔺相如,言辞犀利,思维敏捷,在完璧归赵、城池会中不辱使命,保全了赵国的国家利益。老将廉颇,骁勇善战,战功赫赫,却看不起蔺相如的口舌之功,将相遂生隙嫌。处在矛盾的中心,蔺相如选择退让,不与廉颇争列,先国家之急,赢取了廉颇的信任。廉颇负荆请罪,两人遂成刎颈之交。将相一和,文武双全,赵国兴矣。
  “和”是志同道合、披肝沥胆。在群雄角逐的三国,蜀国的治理靠的是“和”。刘玄德知人善用,宽厚仁和,统领大局;诸葛孔明文韬武略,审时度势,运筹帷幄;关云长豪气干云,指点沙扬,所向披靡;张翼德忠肝义胆,赤诚相随,勇武无双。四人心中激荡着共同的豪言壮语,勾勒着共同的宏图大略。虽行动上各司其职,心中却共同铸造着一把利刃,径直刺向敌人胸怀。“和”锋一出,谁与争锋?
  “和”是海纳百川、兼收并蓄。清朝初入关建立王朝,汉族知识分子都不满异族统治,起义频出。到了康熙执政期间,这位满族皇帝对汉文化采取了“和”的态度。他不仅对汉学经典认真研究,还大规模组织人力编辑出卷帙浩繁的《康熙字典》《大清会典》。康熙还任命了历史学家编写《明史》,对明代晚期破败的教训进行冷静、理性的思考,逐步化解了文人们反清复明的想法。“和”比强制武力更有力量,它像那潺潺溪水,虽然柔韧,却在点滴间撞击着岩石,悄然改变了大地的面貌。
  “和”——彰显着美与智慧,影响着历史兴衰。

    小编点评:文章立意、角度新颖,精选例证,层层深入,论证了“和”的智慧。文章谋篇布局严谨,首尾照应扣题,使得全文浑然一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