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蜡染疗“伤”
 
文/刘伟丹   通讯员/刘志平

  走进湘西民间艺人“刘大炮”的老染坊,邓戈涛一下就被那一幅幅蓝底白花蜡染深深吸引住了。阳光下,那活灵活现、极富民族特色的图案,让人叹为观止。
  来自湘西自治州雅思实验学校的邓戈涛对蜡染非常感兴趣,可现在要买到纯手工制作的蜡染太难了。于是,去年暑假,邓戈涛邀上学校创新小组的小伙伴滕茁和谷廖鋆哲,一同来到凤凰,寻找真正的蜡染,同时也实地考察湘西蜡染的现状。
  蜡染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可从他们收集的七百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来看,当地百姓对蜡染的了解和关心程度出乎意料的低。这让邓戈涛非常失落,她没有想到,就连本地人对蜡染的认识都越来越淡了。
  为了进一步了解蜡染的制作工艺,他们几经周折找到了声名远扬的蜡染民间艺人“刘大炮”老染坊。早就听说刘大炮染的印花布堪称湘西一绝,百闻不如一见,看到这些蜡染作品,三人兴奋不已。他们在染坊现场观看了蜡染的制作过程。只见蜡染师傅先在土布上精心画上各种充满寓意的图案,这是蜡染最关键的一步,直接关系到成品的美观度;然后,在需要留白的地方涂上蜂蜡,防止染色;最后,师傅才把布放进染缸染色。染完色,除去蜡,蓝白相间的蜡染布料就做好了。
  细心的邓戈涛发现,这里的蜡染布料已不再局限于土棉布,丝绸也成了蜡染的原料。“丝绸做出来的蜡染别有一番风味,手感更好,颜色也更加亮丽。”听着师傅们的介绍,邓戈涛对丝绸蜡染有了浓厚的兴趣。可她无意中得知,丝绸染色时,要特别加入一种三嗪类添加剂,才能防止强碱性对丝绸的损坏。
  “这种三嗪类添加剂会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?”听完师傅们的介绍,邓戈涛和伙伴们不约而同地产生了疑问。
  回到学校后,邓戈涛主动向科技指导老师熊力提起了这件事。熊老师告诉她,这种添加剂如果随意排放,的确会对土壤以及水体造成污染。
  “染料师傅直接把大缸大缸的废水倒进了小河道里。”这些场景让邓戈涛很担忧。没过多久,三人决定再次前往凤凰蜡染坊,寻找解决办法。
  考虑到运用生物方法降解染色剂,能够避免二次污染,邓戈涛决心寻找一种能够降解三嗪类化合物的微生物。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,他们决定从蜡染坊周边的环境中去寻找。于是,他们在蜡染坊取了一些蜡染废水,并带了一些排污口的土壤和水体样回到学校。
  在熊老师的指导下,他们开始测定废水的生化指标,并培养排污口水样的微生物。经过反复实验,他们发现培养出的芽孢杆菌能够分解三嗪类化合物。这让他们高兴极了,改良蜡染废水处理工艺终于有了新途径! 
  邓戈涛三人研究的成果,获得了今年第3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,并将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。邓戈涛说:“蜡染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,但有些工艺衍生物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危害,我希望我们的发现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,让蜡染能大放异彩发展下去。”


    邓戈涛(左)、滕茁(中)、谷廖鋆哲(右)在第3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现场。     (资料图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