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不是你
 
文/姚瑶

  看过一张画。一只熊取下头套,忧伤地坐在地上喝啤酒。头套上的它,是人类的臆想:大眼睛、肉嘟嘟,无处不呆萌。可现实中,它双颊凹陷,皮毛粗糙,像浑身散发着酸味的“欧吉桑”。画的旁边配了一行小字,如果你不是你。
  湖南本土行为艺术家何玲曾有过这样一次表演:空旷的房间内,他蜷缩在一辆手推车上,路过他身边的人可以对他做任何事,推他、拉他、打他……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害怕,因为好几次他被人从手推车上拽下来,又安静地坐上去,双手抱头缩成一团的样子让人有些心疼。
  同样是行为艺术,荷兰著名的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·玛丽娜有过更激烈的尝试。
  那场表演中,她允许观众用准备好的72种道具,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。于是有人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,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,还有人划破了她的皮肤……直到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,表演才被终止。
  表演结束后,她站起来,走向人群,人们担心遭到报复,开始四散逃跑,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生,玛丽娜只是平静地整理着自己,说:“这次经历让我发现:一旦将自己交给他人,离丧命也就不远了。”
  如果你不是你?这听上去像一个哲学命题,但它其实也可以市井无比。
  生活中,或许你很难完全成为一个抽离意识情绪、失去主导权的躯壳,但在这个色彩斑斓又充满诱惑的社会里,我们追逐热点,跟随流行,有时候甚至来不及思考就已经被裹挟到某种情绪之中。这,何尝不是失去自己的另一个版本。
  失去自己,往往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。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: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。如果你曾热衷于对着明星疯狂尖叫,曾在网络上实施过语言暴力,曾盲目地跟随人群发泄过某种非理性的情感,你就会发现,思想上的依附也会成为一种习惯,慢慢地我们会不自觉地跟随一些强硬的意见,会嗫嚅着不敢表露异议,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彻底而错误地主宰了自己却无能为力。
  不要未经省察就轻易把别人的说法、做法奉为圭臬,让自己思考的维度和兼容度更高一些;不要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,哪怕是教条,哪怕是别人的目光,哪怕是爱情。亲爱的,希望你在精神上做一棵昂然独立的大树,而不是缠绕的藤蔓,哪怕前方地标模糊,也始终保持着自我,不会凌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