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起跑线
策划/本刊编辑部 执行/任凭
这一期,我们要讲关于起跑线的故事。故事的开始,是刚过去的暑假。
盛夏的周末,长沙。炽热的太阳光透过一幢幢大厦的玻璃幕墙,射向大地。郁郁葱葱的河西大学城,人群已变得格外稀少。步行在光柱之下的年轻妈妈戴着墨镜,举着阳伞,抓着儿子的手,快步走向一栋高楼。高楼的外墙上,各式培训班的广告贴得密密麻麻。就在跨进电梯之际,年轻妈妈猛一回头,示意刚刚走出电梯、周身黝黑的小青年,告诉儿子:“不用功,不多学点东西,将来就像他们一样。”准初中生眨了眨眼,然后点了点头。
同样的时间,郴州市临武县。闷热的午后,罗婷正聚精会神地做着一张数学试卷。她旁边,一台老旧的电风扇呜呜呀呀响着,送来些许凉意。空调,那得等爸爸妈妈回家之后,晚上一家人入睡时才能开,不然太费电。罗婷没参加过任何培训班,爸妈为她学习支付最多的额外费用,便是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。
这可能,也是当今大多数中学生的暑假缩影。当城镇学生没日没夜攻克着白花花的试卷时,都市学生也赶场式地游弋在外教、钢琴师和网球教练间,不得闲。为什么都不得闲?因为,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”。
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”,不是祖训,不是名人名言。与其说它是一句教育口号,倒不如说是一则商业广告。这句话的出处,现已无法考证。在多数人,包括度娘的记忆中,这句话最初被媒体和各种教育论坛提及,大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。
很显然,这句话戳中了家长的兴奋点。为了不落人后,在“不要输在起跑线”的感召下,家长们心甘情愿地为各类从幼儿园就开始直至高中的特长班、兴趣班掏腰包。农村人砸锅卖铁希望山沟里飞出“金凤凰”,而城里人则压缩自己的消费,压缩孩子的童年,以换来孩子过独木桥时的一点竞争力。
只是这样的竞争力会有多大作用,我们尚不能明确。希望这一期4个关于起跑线的故事和感触,能让你有所感悟。
从小不知起跑线
我出生于湖南邵阳,却在广西长大,打小就是疯丫头一个。家里兄弟姐妹4人,我是最小的。读小学时,哥哥姐姐们都在叛逆期,爸妈根本无暇管我。所以,对于起跑线上的压力,我从来没有感受过。或者说,在我的整个学生时代,我和我的爸妈都不知道起跑线为何物。
文/李彩艳(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90后,广州中山大学毕业)
但我学习很认真。虽然我小学从未上过辅导班,也没有学过任何特长,但还是考到了县里最好的初中。初中同学有请家教的,也有学特长的,但大多数和我一样,普普通通,除了课本什么也没有学过。可年级前五,却都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孩子。
就这样我一路顺风顺水地考上了高中。我的高中位于广西省会南宁,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学校。之所以跑这么远读书,完全是因为我想早点脱离父母的管辖,想要自由。因为从小学到初中,学校离家永远都是几步路,感觉憋得慌。
省会的学习进度果然和小县城不一样,一直是班里前三的我,入校第一次摸底考,第一次排到了30名后。这对我刺激不小,让我奋发图强了好一阵子。因为不知道起跑线,也就没有了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。当时只觉得,用功读书就行,以前能做到的,现在也一样。后来文理分班,我选了文科,一直占据全班第一名的位置,直到高考。
高考我得了602分,全校第一,全省第130名,顺利被中山大学录取。现在想想,我的学生时代真是顺风顺水,我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错。
所以有没有起跑线,我觉得无所谓。只要自己努力奔跑,就不会被甩得太远。
赢在起跑线,却输了童年
文/曾明辉(复旦大学毕业,地道的上海孩子)
我是普普通通的上海人,在我成长的这些年里,上海的变化很大。从“滚地龙”到“火柴盒”再到“商品房”,家长清晰地洞察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,也最直接地感受到了压力。很自然,他们的压力需要转嫁,于是就到了我们头上。可想而知,越到后来,孩子的压力就越大。
我的补习班岁月从5岁就开始了,被老爸送去学画画,画那种大熊猫,上了两个月就放弃了。因为,熊猫右边的耳朵我总是画不圆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就为这个,我爸第一次把我的耳朵揪得很痛很痛,在课堂上我就哭了。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我被送去学黑管。学了大概一两个月,可能我实在没什么艺术天分,怎么吹也吹不好,也只有放弃。
初二的时候,我又开始上“牛抗”班。就是新概念英语(NEW CONCEPT),一个班约50个学生。当时学费630元,我妈工资才2000元,相比之下,很贵了。
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高三,虽然我成绩很好,但爸妈还是逼着我去补习。数学已是我最好的功课了,每次都考全班前二,爸妈还不满意,把我送到一个号称最有名的老师那里。老师周六周日都开班,每天上午一场,下午两场,晚上一场,一场两个小时。一个小时70块,每场20个学生。他家也不大,两张圆台面,人挨人地挤着,墙上挂块小白板。
从复旦大学毕业时,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很失败,没和同学外出“疯”过,好像是读了很多书,但仔细想想,其实自己的童年是缺失的。真的,我到现在什么都不敢玩,就是因为一直没玩过。记得有一次补习班下课回来,看到一群野孩子在打枪战,我心里无比向往,看了很久。我觉得,我性格当中懦弱的那一部分,就是小时侯一直读书报班形成的。
赢了起跑线又如何
文/唐璐(湖南省郴州市同益中学初三学生)
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“赢在起跑线上”的孩子。只记得在我们那个不怎么好的小学里,我居然奥数学得很好,还拿过一等奖;课余喜欢画画,负责班里的黑板报;还是个小书呆子,由于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倡导“好孩子应该要懂各种课外知识”,我就专门负责回答老师在课上提出的各种冷门问题。
可惜这样的日子在跨入初中后就没了。新学校要求很严,同学们也个个都是小学班里的尖子生。我开始琢磨,在童年时成为一个标准好学生是不是一件不幸的事情。也许比起别人,我们只是把老师的话当成“绝对标准”,也可以做到当时标准的“好”。随着年龄渐长,或换了一个环境,被压抑太久的感受真实的能力,早已消失殆尽。
同在一所中学的小学同学,自然成了我的朋友。从她嘴里蹦出来的小学时代的我,几乎带着一种传奇色彩,让我觉得匪夷所思又肃然起敬。“懂得比同龄人多。”这是同学对我的第一个印象。“我说我最喜欢什么歌,你当时超级鄙视,说这样宣传性的歌怎么会喜欢。我当时可想不通了,蛮好听的,怎么你就那么鄙视呢?现在想想,你好懂政治啊!”同学的话让我汗颜,我是那样的么?
“学习成绩特别好,老师都喜欢你。”这是她对我的第二个印象。的确如此,语文数学自然加思想品德,只要考试,好像都是100分。可那又怎样呢?中学不同于小学,知识量多了,难度也大了。而且,我开始偏科,比如,我超级不喜欢数学。倒是曾经“仰慕”我的同学,现在学得很好,已经是学习委员了。而我,只是个课代表。
可这些都说明不了什么,不是吗?这漫长的比赛,现在还看不出赢家。人生真的有放弃童年从而“赢在起跑线上”的捷径吗?我想没有。即使有,我也不想走。
输在起跑线上的德国孩子
文/任天军(小学教育工作者)
早段时间,我去德国做短期小学教育培训,住在一位留居德国的朋友家里。朋友有一个8岁的儿子,十分活泼可爱。
可几天下来,我有些疑惑了,因为小朋友每天都很轻松,玩耍的时间远远多于学习,更奇特的是,作为家长,朋友没有像中国父母般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。
朋友告诉我,儿子6岁时,他也曾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儿子一些东西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老师当场表示反对,并说:“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,德国是禁止学前教育的。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,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。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计算机的硬盘,长此以往,孩子就不会主动思考了。”
从此,朋友便照这样教孩子,这样一来自己很轻松,孩子也快乐,由于孩子经常参加实践活动,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。
在德国的这段时间,我发现,如果说非要进行“学前教育”的话,德国人的只重视3个方面:基本的社会常识,比如不允许暴力、不许大声说话等;孩子的动手能力;保护孩子的情感胚胎,培养情商,培养领导力。至于学习,我想德国孩子在起跑线上,那是输给中国孩子一大截的。
但有趣的是,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,德国人(含移民美国、加拿大等国的德裔)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。换句话说,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,而全球另外六十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。这的确值得每一个人深思。
@微调查 人生有没有起跑线
人生无法选择起跑线
但可以选择跑步前进的方向和速度
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生缪浩宇 人生是跟自己跑,不是跟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的富人孩子跑,也不是跟非洲吃不上饭的贫穷小朋友跑。如果嫌累不想跑,愿意不求上进舒舒服服散着步走完,也是个人的选择。
临武县楚江中学学生雷琳琳 我姐姐是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的,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。现在很多人毕业很久也找不到好工作,所以,起跑线还是很重要的,我一定要努力。
长沙市第一中学学生李行 起跑线这东西其实是个噱头,进名校引以为豪很正常,毕业之后还动辄提及自己的起跑线,自己哪个学校毕业,就不怎么有说服力了。真正厉害的人只看当下。
临武县楚江中学学生雷小玲 我觉得起跑线还是存在的。城市里的孩子,条件肯定要比我们好一些,见过的世面也要大一些。就比如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,即使暂时进不了好公司,他们也基本能找个让自己衣食无忧的活干,不必去打工卖苦力,这就是差距,大部分小镇青年再怎么努力也跑不赢他们。
临武县楚江中学学生黄彩艳 人生是有起跑线的。但同一起跑线起步的,也肯定有先有后,聪明勤奋的必然比又笨又懒的跑得快。
临武县金江中学学生罗希希 相信起跑线理论,其实就是相信出身决定论,这套东西很无趣,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。
长沙市第一中学学生胡泉圣 起跑线古已有之,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生儿会打洞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这条定律适用于大多数情况,但没必要把它奉为真理。否则,更多不愿意付出努力的人会给自己找借口——这辈子我就这样了,因为我的起跑线就在别人后面,怎么追也追不上。在我看来,最糟糕的论调就是宿命论。
临武县同益中学学生文婧 人生无法选择起跑线,但可以选择跑步前进的方向和速度。我希望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,能向着各种各样的方向前进。那么,起跑在前还是在后,不再重要。
长沙市长郡中学学生桂璇 我憎恨起跑线理论。它的可恶不在于它宣扬生而不平等,而是它把一切标准都唯一化了。唯一的游戏规则,唯一的终点,这多么荒谬!
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陈立 给定唯一方向的起跑线只是人生变得无聊的起点。
长沙市第一中学老师廖成星 我不否认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益于未来的成长和发展,但早教的重点不是学会知识,而是形成习惯,比如会否主动提问,会否自发寻找问题的答案。早教如果教会了自学,就算成年后无心向学,学历低下,至少也能成为一个乐意思考乐意汲取各种知识的人。如果只是灌输书本知识,那对孩子来说,可真是“输在起跑线上”了。因此,起跑线究竟指的是什么,值得深思。
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 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命题。不幸的是,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了真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