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找自我
湖南省衡南县第五中学 张洁
自我,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。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、反省和他人的反馈,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。
那么,它是如何形成的呢?有人说,能够破碎的人,必定真正活过。换而言之,只有真正活过的人才能在破碎中形成自我。
林黛玉的破碎,在于她那刻骨铭心的爱情;三毛的破碎,源于她历经沧桑后的明彻与超脱;贝多芬的破碎,则是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。他们在破碎中形成了自我,明白了自身的价值,才会那么无怨无悔地在实现追求后奔向生命的终结。
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辛弃疾这位江南游子,“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”。南宋小朝廷的苟安和腐朽让他犹如“共工怒触不周山”一般,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,悲愤、无奈、长啸却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。他累了、醉了,俯在酒案上高吟“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”。也就是那些让人唾弃的苟安让他看清了世俗的险恶,也知道了自己应该立于哪里。他在艰难排挤下形成了自我——不再为无用的抗争悲愤,将满腔热血倾洒到诗词中,铸就了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优美诗章。
古往今来,那么多灵魂人物在形成自我后,自信地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,如诸葛亮在空城上对百万之众时镇定自若的微笑,如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时坚定的目光,如女足姑娘们在球门前果断的一脚……
自我,或许是这样形成的: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,在布满荆棘的险道里,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一次次挫败后又一次次勇敢站起来。
如果,你已经形成了自我,那么就让它留下来,帮你斩断道路上的荆棘,伴你实现梦想,迈向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