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城故事
 

 

湖南省长沙外国语学校    刘思睿


  我的家乡蓝田,是位于湘中的一个古镇。它四面群山环抱,两条无名小溪在城中交汇后,就有了自己的名字——涟水。涟水蜿蜒东去,汇入湘江。
  小城名不见经传,甚至在地图上也难以找到它的踪迹,但它也曾有一段灿烂的岁月,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刹,却使这个小城的故事,悠远而令人神往。
  爷爷是古镇的老教师,熟悉这个小城的每一段历史,每一个故事。爷爷讲得最多的,是一代文学宗师钱钟书和那群著名教授在这个小城留下的印迹。
  抗战最艰苦的阶段,华北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。一群教授、学子一路南迁,来到这个偏远而又宁静的小城。他们在涟水河洗去仆仆风尘,卸下沉重的行囊,住进了低矮的茅棚,盖起了简陋的校舍。他们给这个小城带来了朗朗的书声,也带来了大城市的风俗。
  钱钟书先生当时就在古镇的国立师范担任外文系主任,他讲课生动,是学子们的偶像。他经常与学生们在桐油灯下讨论学问,冬天木炭烤火,夜半腹饥,就用旧报纸裹鸡蛋,浸湿后放到火灰中煨熟,那可是最好的夜宵了。这些生活的细节,那些师生的形象,都记录在他著名的小说《围城》中。书中,他这样娓娓道来:“这乡镇绝非战略上的必争之地,日本侵略者唯一豪爽、不吝啬的东西——炸弹,也不会浪费在这里。所以离学校不到半里的镇上,一天繁荣似一天,照相铺、饭店、浴室、地方戏院、警察局、中小学,一应俱全……”“水涸的时候,大家都不走木板桥,而是踏着石子过溪……”
  在他的笔下,全然看不到战火的硝烟,小城给了他们一张宁静的书桌。艰苦卓绝的岁月,留下的却是乐观的记忆、豁达的文字,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与气度。
  现在,我徜徉在小城的老街旧巷,仿佛仍可看见当年那些博学、爱国的教授,他们满腹经纶,胸怀大志。他们撑着油纸伞,满城的风雨也遮不住风骨凛然的背影。正是这些不屈、乐观的人,在这个小城的一隅,努力呵护着中华文明的奄奄一脉,让它生根、发芽,发扬光大。
  静静的涟水河,记下了他们那段坚守的历史。当他们渐渐远去,留给这个小城的是厚重的人文精神。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,激励着小城的一代代学子,沿着涟水河汇入湘江、汇入长江、汇入大海的轨迹,走向更博大、更精彩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