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车轮丈量青春
文/任凭
他曾一人一骑游遍柬埔寨吴高窟。
他曾一人一骑游遍柬埔寨吴高窟。
他叫邬金夫。那一年,他还只是长沙市第一中学一名高二的学生。
“只有骑行过的人才知道单车的美妙,明明是周围风景的过客,却又是风景中自然的一笔。”也许,对于青春期的男生来讲,单车本身就是一种成熟的诱惑,那种诱惑中包含成长、自由、独立以及想象的无限扩张。邬金夫说,自己并不是胆子大,只是有些执着。
去年,邬金夫以高考文科626分的成绩,被校长实名推荐至中国人民大学。同年7月,他又随父亲踏上了骑行拉萨的征程。
拉萨距长沙足有2238公里。邬金夫曾设想过至少3种抵达的方式:做梦去,坐飞机去,骑单车去。最后邬金夫选择了骑行。出发这一天,刚好是他18岁的生日,2232公里的旅程,搭成了邬金夫的成人礼舞台。
“怎么火车站里冒出了单车侠”
“新手常在看到一个大坡时立即变速,使用较小的齿比,事实上,这样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,正确的爬坡变速应该是车子已行进到了半坡,脚开始感觉压力上升,再开始变速。”现在的邬金夫,说起骑行技巧来一套一套的,让人很难想象,两年前独自在柬埔寨骑行时,那个17岁的男孩会是怎样的稚嫩。
拉萨之行,邬金夫明显有了经验,他决定先坐火车到昆明,再从昆明沿滇藏线骑车到拉萨。火车上,有位帅哥对父子俩的行为很惊讶,邬金夫告诉他:“你也能骑到拉萨!你唯一需要的就是一颗有勇气的心,其它的都不是问题。”另一名旅客问:“听说去西藏很危险?” 父亲邬惠林的回答很有哲理:“危险来自内心,战胜了自我也就战胜了危险。”
到达昆明后,父子俩在站台上拼装好了自行车。当他们骑着车到达出站口时,工作人员都投来好奇的目光:“怎么火车站里冒出了单车侠? ”
“如果现在不做,以后也不会做了”
一个学生,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苦不堪言的骑行上,在旁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。对此,邬金夫说:“事实已经证明,埋头去干一件事,永远比坐在家里筹划一件事要简单得多,而且,去探索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,本身就是件刺激和令人兴奋的事儿,不是吗?”
电影《中国合伙人》热映的时候,邬金夫一度成为俞敏洪的狂热粉丝,在翻看俞敏洪的讲座视频时,有一段话说到了他心里。那段话大概是说,英语学不好,是因为你们决心不够,比如你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想去西藏,可是为什么你们还在这里坐着?你们有太多的借口,没有钱,会有危险,父母不同意等等,你们还是不够想去,我要是你们,我会拄着拐棍儿,一路乞讨着去,并且今天晚上就准备,明天就出发!
邬金夫深以为然:“有些事情,如果现在不做,很可能以后也不会做了。”
“骑行圈里有很多牛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每次出来骑行,都可以认识不同的人,听到不同的阅历,和他们交流总是让我受益匪浅。”邬金夫说。
“90后不喜欢诉苦,但也不怕苦”
常人眼中的90后往往娇生惯养。但邬爸爸的教育方式却有点鹰式教育的意味,“他读初中的时候,家里离学校有5公里远。我们给他买了辆自行车,让他每天骑车上学。”邬爸爸说,“我也喜欢骑自行车,就在假期的时候带上他一起骑行。”
用邬金夫自己的话来说,身为独生子的他确实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,几乎没吃过什么苦。但同时,他又是一个喜欢“自讨苦吃”的运动少年,还在初一的时候,就和爸爸用7天时间骑行了800公里,去广州参加作文竞赛;初三的时候,他和爸爸在6天时间里,骑行1200公里,从上海骑回了长沙。
现在,外界对于这个肯吃苦的90后男孩啧啧称奇,但邬金夫自己却不以为然。“这怎么是吃苦?骑行中,沿途的优美景色、风土人情都是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,同时,每一段骑行对自己都是一种挑战,如果每天能达到自己预计的目标或者学到新鲜的东西,我会很有成就感。”在邬金夫看来,这与其说是苦,不如说是一种乐趣。
“青春是勇敢并无所畏惧的”
“我是文科生,我需要不断地积累素材,加强文学素养,骑行便是天生的土壤。”通过长途骑行的历练,邬金夫感觉在学校学习都不那么累了,或许是因为意志力提高了,或许是体力更充沛了。“每次和爸爸出去骑行,我们都会把行程安排得非常仔细,时间一久,在学习上我也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。”
骑行,在常人眼里看来,也许是一件浪漫的事,但实则是一场心智上的磨砺赛。因为行车旅行中,既有身心愉悦的一面,也有艰难困苦、风险相伴的一面。“我睡过停电的客房,躺过脏地板,大战过蚊子……”邬金夫认为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要坚持下去,因为“路再长也有终点”。
正是因为长途骑行带给邬金夫与年龄不相称的生活体味,使得他在学校的表现更加出色,他不但是长沙市第一中学羽毛球单打、双打双料冠军,还在高二过了钢琴10级。
邬金夫送给自己的几千公里骑行,证明了青春是勇敢并无所畏惧的。他告诉我们,把青春的一部分时间挪出来,去完成青春时期最感兴趣的事,原来是青春最本质、最浪漫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