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孩与吉他

文/萧韧  摄影/陈暑艳

  9年前,在湖南省长沙市平和堂商场附近,有一条贩卖流行音乐磁带的小巷。几个小贩拿着卡口磁带,常在那儿殷勤地叫卖。6岁的柴恺能放学时,总会在那逗留一会儿。
  “你绝对想象不到,齐柏林飞船的磁带就像土豆一样堆放在麻袋里,麻利的小贩三下五除二就把断了的磁带接上卖给了我。要知道这盘磁带可以带给我一个学期的欢乐!” 柴恺能回想起当年仍很激动。
  磁带里的声音是哪种乐器发出的,当时的柴恺能不知道,他只觉得陌生和震撼。后来有一天,当他知道这种声音来自吉他时,立刻便爱上了这门乐器。他觉得,吉他,注定要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,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  为了吉他,柴恺能着实入了迷。
  一天晚上,爸爸告诉他,楼下的夜宵摊旁边,有人在唱歌。柴恺能慌忙冲下楼,钻入人群。一对歌手正抱着吉他在酒店门口为在露天喝酒的客人们演唱《海阔天空》,他只赶上听到最后一句。曲终人散后,柴恺能悄悄追着歌手穿过大街小巷,最后鼓起勇气上前,激动地问:“你们是为了兴趣唱歌吗?”歌手的回答让他迷惑了很久:“为了生活。”
  一天,柴恺能去步行街,遇到一个商场正在搭台举办促销活动,请了一个乐队演唱。唱一段,推销一阵,然后再唱一段,就这样断断续续,持续了一个下午。柴恺能不知不觉,就听到了黄昏。最后,沉浸在音乐中无法自拔的他,找到了乐队成员,一一请他们签名。歌手、吉他手、键盘手、鼓手,一个都没漏下。相对他热烈崇拜的眼神,是乐手们的愕然和惊讶。
  那个签名的小本,柴恺能到现在还保留着。那些人的名字,他早已忘了,可他依然记得那个乐队的名字——“沉睡的梦”。
  事隔多年,那些弹着吉他的潇洒身影,还时常在他的记忆中闪现,因为,他们带给了他最美好的感觉。
  凭着这份感觉,柴恺能学起吉他来,拥有百倍的热情和毅力。升入初中后,他还在湖南省长沙市金海中学成立了吉他社。一开始,只有几个学员,那时的社团,更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小聚会。没想到两年过去,充当老师的虽然还只是柴恺能一人,社员却有了一百多号人,俨然成了学校第一大社团。
  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,柴恺能也说不上来,“可能是现在喜欢吉他的人太多了吧。”除了传授学弟们基本的指法,其实他也没有什么压箱的招式。他跟学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,就是:“学吉他,要苦练,要坚持,手会疼,手会磨起茧子,手会磨出水泡,手会磨到蜕皮,但还是要坚持!”这段话曾吓跑过不少新手,但大部分还是选择了留下,这让柴恺能很欣慰。
  至于吉他手这个梦想,社团里最终有多少人能够实现,或是自己能不能实现,他觉得并不重要。因为,有梦的人生就是美好的,只要梦还在心里,自己也曾为这绚烂的梦而努力过,就是幸福的。
  如今,升入初三的柴恺能不再是当初的小男孩,一个和弦、一段音乐足可以快乐一整天。好在那份痴情并没有随着岁月而改变,吉他依然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