瞌睡虫里的女豪杰
文/任凭 刘志平
那一刻,她难过得哭出声来。一直是好学生、乖乖女的她,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外号!好在课后不少好姐妹都来安慰她,说冬天上课就是容易犯困,她们也经常打瞌睡。
“什么?原来大家都有这毛病!”
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,邹敏荣发现,冬天课堂上打瞌睡的人还真不少:有的窝身座位深处睡得肆无忌惮;有人以书掩面直到呼声渐起同桌咳嗽连连;有的昂首闭目摇头晃脑,与桌子亲密接触;也有个别技艺高超的,右手4指蜷握,拇指挑住眼窝,双目微闭作沉思状,粗一看似是揉穴提神,其实早已梦度关山千万里……邹敏荣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那就是座位离窗户越远,越容易打瞌睡。瞌睡虫的大军里,不乏平日成绩好、听课认真的同学。
上网一查,原因很简单:冬天太冷,大家都把窗户关得严严的,教室里人多,呼出的二氧化碳排不出去,新鲜氧气进不来,自然容易打瞌睡。
第二天上学,邹敏荣在班上呼吁多开窗,多换气。不过她的提议马上就被全体否决。
冬天开窗户,实在太冷了。看来,要想冬天不瞌睡,教室里必须装几台排风扇。但邹敏荣知道,这个方法看似简单,却不那么容易实现。
她所在的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,经费不多,有了给每个教室配几台排风扇的钱,学校会更乐意添置多媒体设备。而且,一般的排风扇耗电不说,还“呜呜”作响,影响听课。
过年了,邹敏荣去乡下爷爷家玩,无意中看见爷爷家老式暖炉上有根长长的排气“烟囱”,她不禁眼前一亮。如果教室里安装这么一个换气管道,会不会有作用呢?正好物理课上老师讲授了文丘里效应,邹敏荣一对照,越看越觉得这个方法可行。
所谓文丘里效应,是指当风吹过阻挡物时,在阻挡物的背风面上方端口附近气压相对较低,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流动。通过这一原理设计的文氏管,就是把气流由粗变细,以加快气体流速,使气体在管道出口的后侧形成一个“真空”区,致使周围空气被吸入管内。冬天,就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和室内外的温差达到换气通风作用。
邹敏荣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物理老师吴钢军,吴老师十分支持。他觉得这个点子好,不但能换气通风,而且不耗能,很环保!
有了老师的帮忙,邹敏荣用3个月时间,完成了自己的“文丘里效应生态通风教室”。通过几次模拟实验,换气效果十分良好。但最终会不会有效果,邹敏荣没信心。
好在第3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给了邹敏荣自信,她的发明在大赛上一举夺得了环境科学类二等奖。这下她彻底开心起来:“等教室改装好以后,大家得叫我战胜瞌睡虫的‘女豪杰’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