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模联”与“磨练”
文/任凭 钟武伟
提起模拟联合国(Model United Nations,简称“模联”),你的印象是什么?是一群热血激昂的少年齐聚一堂,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?还是西装革履的学霸们端坐台前,引经据典,侃侃而谈?
或许,大部分同学对模联的印象止步于此吧。
在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里,有一群喜欢模联的少年刚从在北京举办的WE EXPO 2016环球大会上载誉归来。获得了大会“最佳立场文件奖”的他们,想诉说一点别人不知道的,模联人的那些事。
北京WE EXPO 2016环球大会上的麓山学子们。
缘起“刷经验”
现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模联社社长的李佳妮,谈及当初入社的初衷,坦言只为出国。
当时的李佳妮对模联并不了解,只知道这是一个由美国大学发展而来的学生活动。而她一直梦想着去美国读大学,申请国外大学需要社团活动经验,当时的她就冲着能“刷经验”报了名。
“我英语还行,但我之前不关注新闻,也不了解国际形势,不知道能不能参加?”李佳妮说,自己当时懵懂无知的话,把社团的学姐都给逗乐了,但也因为她的真诚,社团最后让她留了下来,成为了模联的一份子。
李佳妮的第一次模联实战开始于长沙,模拟内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那次会议。对此李佳妮斗志满满,心想着能代表中国,可以有很多话说。结果她分到的是美国,立场和任务是阻挠中国代表。
这很尴尬。但李佳妮不甘心自己的第一次亮相就此失败。会前三周,李佳妮疯狂查阅各种资料,为了一次发言,她写下了不下十篇发言稿。“我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到,每种情况都准备了一篇发言稿,长短不一,随时备用!”
即使准备得如此充分,李佳妮记忆中的首次模联发言还是充满了窘迫。“觉得自己声音在抖,手在抖,腿在抖。”原本准备的两分钟发言材料很快就被她读完了。
其实,当时感到窘迫的不止李佳妮一个人。新人们首次面对如此“高大上”的场面,紧张不安在所难免。回想起那次比赛,李佳妮把能取得不错的成绩,归功于社团的学长们,“日常活动中,他们会教给我们许多东西,会议的规则流程及学术知识自不必说,外交技巧偶尔也点拨一二。同时,他们颇为成熟冷静的处事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模式也极大地影响了我。”
当下意识开始急躁慌乱时,李佳妮很快调整了心态。她说,这份冷静的感觉就像是“一针强心剂”。最终,渐入佳境的李佳妮从与会的多名“代表”中脱颖而出,成功地“改写”了历史。
也是从那一刻起,李佳妮感受到了模联的魅力:“我开始知道,有能力在模联中风生水起之人,无论学习还是生活,都不会是泛泛之辈。我想成为这些惊才绝艳同学中的一员。”
赛场上的李佳妮。
从改变自己到传承精神
和社长李佳妮不同,社员李韵一开始选择模联社,是想改变自己。
李韵将曾经的自己形容为一个书呆子,“为了考试,我能在熄灯后跑去厕所,挑灯夜战到凌晨。”他不喜欢这样的自己,但离开课本后能做哪些事情,他很茫然。直到那天,他看到了模联社团的招新演讲。
李韵从小喜欢看各种新闻评论,国内外大事小事还算了解不少,是否自己也可以像这些学长一样,挥斥方遒,激扬文字?李韵怀着期待报了名。
加入模联,的确让李韵开了眼界。他印象最深的,是一次去北京的比赛。赛场上他认识了一位沉默寡言的同学,在人才济济的模联大会里很不起眼,没有流利的英语,也没有鼓动人心的语言。
但这个同学却给他带来了最为彻底的改变。那次比赛,他们分到的是代表赤道几内亚和阿尔及利亚,这意味着这次大会,他们几乎注定要沦为那些大国代表的陪衬。但这位沉默寡言的同学不想放弃,“好不容易来参一次赛,就这么‘打酱油’了?”
于是,他开始努力,每天开完会后,他还要和各个同属第三世界的“国家集团”的代表们电话沟通商讨策略,一个一个房间去游走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学。“每天我看着他从晚上九点一直游说到十一二点,然后开始写第二天的材料。在开会的四天里,他估计就睡了六个来小时。”最终,这位同学不放弃的精神,让他从与会的两百多名“代表”中脱颖而出,成为四位“最佳代表”之一。
“他让我看清模联是个小社会,可以见人心。和很多学生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,模联会营造一个充满争端冲突的环境,但争端并不意味着恶意竞争,相反,参与者应该从中学会沟通和妥协,懂得理解和包容。”李韵将这称之为模联精神。
从开始时有些胆怯,到在海内外会场上面对外国选手也能用流利的英语勇敢表达,面对争端与冲突表现出积极应对的态度而非愤怒和不平,在李韵看来,就是模联对自己最好的改变。
“模联”就意味着“磨练”,从性格的塑造、世界观的形成,到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,模联悄无声息地在模联人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