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女儿的阅读之路
文/陈曼娜
女儿倩倩是个早产儿,出生时的轻微脑瘫让她的评分仅为3分,面对医生提出的康复治疗两年,电疗治疗一年的建议,我和先生断然拒绝,我们实在不忍心瘦弱的女儿去经历这样的痛苦。我和先生商量,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她成长。
从她出生开始,爸爸就每天给她念故事,哪怕月子里的她睡意朦胧。3个月开始,我接棒继续给她读故事,读的多半是无字书,而每天哪怕是讲同一本书,我也会编出不同的版本。
阅读好像每天的食物一样,开始渗透到女儿的生活当中。直到有一天,我讲的版本和之前不一样时,刚刚9个月的她突然用手指着书,边摇头边摸我的嘴巴,还咿咿呀呀地说着她的“婴语”,我明白了,她是在告诉我: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的。”但随后,她似乎习惯了这种天马行空的故事方式,有时甚至一晚上会要求我讲出不同的几个版本。
3岁以前,每天她都是在我或者爸爸的故事声中醒来和入睡,很多次,我看到梦里的她脸上都有甜甜的笑容,我猜想,是否那些美妙的故事已经进入她的梦里。对于阅读的兴趣,在看似不经意中逐步建立起来。
最让我欣慰的是,原来在医生看来智力会低于正常孩子很多的她,也终于因为我们的坚持和努力,在两岁半的时候开始走上了正轨,甚至,在语言发展方面超越了同龄孩子。
因为每天要和倩倩讲故事、编故事,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看书,把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她身上。直到有一天,我发现她对书的兴趣不再那么浓厚,我开始审视我和先生的行为习惯,也明白了,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,首先父母必须要有这样的好习惯。
于是,我们开始了自我修炼的过程。我在家里随处放上靠垫和书,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我们最舒服的看书的地方,从倩倩3岁开始电视机也很少再开。那时家里最经常的场景就是,3个人,就着温柔的灯光,一人一本书一支笔,或席地而坐,或在书桌旁,时而啧啧称奇,时而欢喜,时而悲伤,家里那种充满着书香的氛围平淡又温馨。
我们的阅读习惯成为了孩子的镜子,而她的身上也开始有了我们的影子。
从倩倩上小学开始,我和她之间开始了共读与分享的探索。所谓共读,就是我和孩子共读一本书,分享,则是共同交流与分享读后的感受。这使得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为紧密,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思维逻辑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培养。
8年来,我和女儿亲子共读5000册。这些经历使我们明白,孩子成长的路上,父母不仅是引导和陪伴,还应做她的同路人。
从她出生开始,爸爸就每天给她念故事,哪怕月子里的她睡意朦胧。3个月开始,我接棒继续给她读故事,读的多半是无字书,而每天哪怕是讲同一本书,我也会编出不同的版本。
阅读好像每天的食物一样,开始渗透到女儿的生活当中。直到有一天,我讲的版本和之前不一样时,刚刚9个月的她突然用手指着书,边摇头边摸我的嘴巴,还咿咿呀呀地说着她的“婴语”,我明白了,她是在告诉我: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的。”但随后,她似乎习惯了这种天马行空的故事方式,有时甚至一晚上会要求我讲出不同的几个版本。
3岁以前,每天她都是在我或者爸爸的故事声中醒来和入睡,很多次,我看到梦里的她脸上都有甜甜的笑容,我猜想,是否那些美妙的故事已经进入她的梦里。对于阅读的兴趣,在看似不经意中逐步建立起来。
最让我欣慰的是,原来在医生看来智力会低于正常孩子很多的她,也终于因为我们的坚持和努力,在两岁半的时候开始走上了正轨,甚至,在语言发展方面超越了同龄孩子。
因为每天要和倩倩讲故事、编故事,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看书,把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她身上。直到有一天,我发现她对书的兴趣不再那么浓厚,我开始审视我和先生的行为习惯,也明白了,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,首先父母必须要有这样的好习惯。
于是,我们开始了自我修炼的过程。我在家里随处放上靠垫和书,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我们最舒服的看书的地方,从倩倩3岁开始电视机也很少再开。那时家里最经常的场景就是,3个人,就着温柔的灯光,一人一本书一支笔,或席地而坐,或在书桌旁,时而啧啧称奇,时而欢喜,时而悲伤,家里那种充满着书香的氛围平淡又温馨。
我们的阅读习惯成为了孩子的镜子,而她的身上也开始有了我们的影子。
从倩倩上小学开始,我和她之间开始了共读与分享的探索。所谓共读,就是我和孩子共读一本书,分享,则是共同交流与分享读后的感受。这使得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为紧密,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思维逻辑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培养。
8年来,我和女儿亲子共读5000册。这些经历使我们明白,孩子成长的路上,父母不仅是引导和陪伴,还应做她的同路人。